两首哲理小诗,蕴含人生感悟,给人启迪,值得你一读

时间:2024-12-17 10:57:51


01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元 高克恭《怡然观海》

赏析:

高克恭是元代颇有影响力的画家,对山水田园情有独钟,一有闲暇就呼僮携酒杖履登山,小桥流水的烟雨江南,常常让他流连终日。

这首小诗就是他沉醉山水时心意和情怀的表达,于其自己而言,这是一种人生感悟,对读者来说,则是一种人生启迪,语浅言深,以人回味无穷之感。

荃湾”古称为浅湾,位于香港大帽山南面的山脚,我们无从得知诗人何时到过此地,但是,就凭他画家的身份,流连山水也是稀松平常之事。

荃湾水日夜不停地流淌,帽山上的青青草木一如既往地苍翠,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年华苦短,我们能与之相伴多久呢。

闲愁最苦。而诗人最喜欢做的就是一个悠闲的人,就如此时沉醉在这醉人的山水烟霞中一般,心无旁骛,潜心作画,悠然自得,不被俗务所扰。

诗人此诗中的“”并不是无所事事的浑浑噩噩,事实上,诗人也的确不是一个闲人,他首先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官员,从行台掾做起,一直到刑部尚书,卓有政绩,深得民心。

他之所以能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诗、书、画等领域取得不菲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悠闲自在的心,张弛有度,不焦虑,亦不纠结,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

所以,他才能写出“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这样经典语录,一个人如果达不到气定神闲举重若轻的境界,那是享受不到真正的悠闲的。

同样,能享受“悠闲”的人也绝非等闲之辈,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的浑浑噩噩,而是会合理安排事务,懂得轻重缓急,能够让自己有良好状态的一种能力。

真正悠闲的人不会寂寞,因为他的精神是富有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培养正确的兴趣和爱好,还要学会调节情绪,和适时地放空自己,去做一个真正悠闲的人。

02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清 阮元《吴兴杂诗》

赏析:

吴兴即现在的浙江湖州,它是一座被溪水环抱的城市,附近有西苕溪和东苕溪,两溪汇合为霅(zha)溪,另外还有一条东去的运河流经此地。

四水交流,绕城斜流而过,途中它们又分散成很多条溪流,在溪水的岸边,散落着好多人家。

地杰人灵,这里的人们懂得怎样利用自然条件,水深的地方种菱角,水浅之处栽水稻,深浅适中的区域育荷花,因地制宜,各得其所。

本诗的作者阮元是乾隆五十四年的进士,先后做过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嘉庆二年曾任浙江巡抚,他关心百姓,体察民情,比较熟悉此地的山川地形。

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丽风光的小诗,莫不如说它是一首蕴涵深刻哲学思想的佳作,因为,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出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道理。

诗人将流经千家万户的溪水分为三类,分别为“深处”、“浅处”、“不深不浅处”,种菱、栽荷、植稻,三种地形有三种合理利用的方式,可谓物尽其用,适得其所。

阮元博学多才,身上有许多光环,著作家、思想家、刊刻家等,他在经史、金石等领域也有造诣,被誉为一代文宗,他还创建了四步读书法,在培养人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适合的才是最好,从实际出发,各取所需,找准定位,才能实现价值,对人如此,对己亦是。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一首浅显易懂的小诗,如大白话一般,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写在后面: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宋 邵雍《心安吟》

一首像绕口令似的小诗,语简言赅,情理通透,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身心俱明。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邵雍就是有这样的本事,深奥的道理被赋予浅显的文字,就会一眼万年。

诗词既能愉悦身心,也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文字虽短,但它带给读者的感受却是长长久久的。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以上分享的两首小诗,饱含哲理,值得您细细品读,总会有所感悟和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