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关于农民疾苦的古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时间:2024-12-15 08:30:20


1、《悯农二首》

李绅〔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可以收获上万颗粮食。尽管全部土地都播上种子,没有闲田,但是农民仍然还要饿死。

在中午时刻锄庄稼,炎热的太阳当头照着,汗水流淌下来滴湿了长满庄稼的土地。有谁知道碗中的饭食,每一颗都是辛苦劳动的结晶。

《悯农二首》是自唐宋以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名篇。这两首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农民的辛苦。

2、《悯农》

杨万里〔宋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心境凄惨可想而知。

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先说准备忍,再说实不堪忍,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极致。

这首诗用层层叠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3、《伤农》

郑遨〔唐代〕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一粒红米饭, 要用几滴血汗换取。珊瑚枝下的富人们花天洒地,虽然醉得呕吐不止, 仍持杯痛饮。

这首诗与李绅的《悯农二首》相比,诗意接近,虽不及李诗影响大,但对农民的疾苦是深切同情,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是深表愤怒的。

整首诗朴实、直率地写出悲愤交加的感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4、《田家》

聂夷中〔唐代〕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诗的前两句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后两句则揭露官府榨取人民劳动果实的丑恶面目。

此诗虽然只有20个字,笔力却锋利无比。它表现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疾苦从不关心,但对于夺取农民的劳动果实却是老谋深算,稻谷尚未秀穗,就已经修整粮仓,做好搜刮的准备了,真是揭露得入木三分。

5、《田上》

崔道融〔唐代〕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雨水丰足,田中水满,白亮亮的一片。农夫们披着蓑衣,半夜就起身耕作。

人牛都使尽了力气,可东方仍是灰濛濛的一片,曙色还未出现。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6、《农家》

颜仁郁〔唐代〕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

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