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永远在我心中
文章回忆了作者母亲的坚韧与刚毅,以及她为了家庭付出的辛劳。尽管生活困苦,母亲始终鼓励作者刻苦读书,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作者在母亲节之际写下这篇纪念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我记事的时候,我家所在的垸子不大,好像十来户人家,就在两座小山左右延伸怀抱的一块空坪里。当年老祖宗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可能因为是“左青龙右白虎”的缘故。而我家房子在垸子左面后面,所以同辈少辈称我父亲为“后细爷”,母亲也因之被称为“后细姑”。
岁月河流的冲洗,残留于脑间的过往记忆,不怎么清晰。母亲去世过早,当许多往事变得模糊不清的时候,而我对于母爱的记忆,却依然十分清晰,以至于嵌存在深深的芯片里。童年的记忆里,母亲身个白皙高挑,方中显长的脸膛,总是洋溢着动人的微笑。我们居住的这个垸子里,母亲算是出脱超群的大美人。
据舅表哥汉祥介绍,外祖父辈兄弟三人,老小过早离世,老大无后,老二有四子二女,于是便将长子、三子和大女儿,即我母亲立给老大。母亲除了纺纱织布,几乎没让她做过别的活儿。长子,即我大舅立过去后,膝下仍无子嗣,于是只好再立一子,即汉祥。汉祥说,一次我母亲坐在织机上,屋顶突然掉下条大蛇,落在织机布疋上。表哥绘声绘色地告诉我,我母亲非常机智,立时迅疾站了起来,和蛇比起了高矮,母亲比胜了,那蛇便立即倒地而毙。表哥还说,我母亲白皙、漂亮、高挑、端庄,眉清目秀,如芙蓉出水,那蛇怎么比得过呢?
只是不知何故,外祖父除了让一个女孩成天坐织机、纺车,竟没让她学会簸箕、筛米、格砂一类家务活。出嫁后作为家庭主妇怎么做得了家务活呢?这不是有害于她吗?而且我还听说,大舅二舅都不喜欢她,还打骂我母亲。也许母亲过于倔犟,逆反心理使得她越是不喜欢亦越是反抗。
应该说,母亲在娘家没一点儿地位,实在做苦了。自来到婆家后,由于做不了这些活儿,着实吃了太多苦头,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盘过的谷、米、淘米,总有杂质、砂子,怎么也搞不干净。好在母亲格外勤劳,一次不行来两次,别人只一会儿工夫,我母亲往往得花上很长时间。据母亲口说,刚学那会儿,手上的水泡、血泡一个接一个。
由于这些缘故,练就了母亲的坚韧与刚毅。她的能干、勤奋是出了名的,不论家里、地里,总是忙过不停。就说夜晚吧,当大家睡过一阵子,她还在忙着。记得有次醒来,母亲正跟父亲吵嘴,这一大摊子事你什么也不管,成天忙的都是与家里无关事情。是的呀,父亲岂只是工作狂,家庭、子女根本没在他心上,以至于所有事情全都抛弃不管,这就可怜了我亲爱的母亲。没有办法呀,六个孩子要吃饭、穿衣,指望谁都没用。母亲就像铆足了劲的陀螺,一刻不停地运转着,忙碌着。唯一的空闲,只是晚上属于她不足六个小时的睡眠。
不省人事的我,太过于贪玩,太过于调皮,抓纠儿、打水漂、踩高脚、野炊饭、捉河鱼、卓虾子、捕团鱼、躲迷藏、爬树干、逮鸣蝉、荡秋千,总之能玩的没有不玩的,有时既让家里得了利益,有时又给家里添了麻烦。常常把所有凳子沿着桌子摆成了龙门阵,这屋到那屋,垸里孩子们一个个听我调遣,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若要收拾停当可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儿。可母亲不仅从没讨厌过,反而不忘夸耀一番,“我这个儿子将来必定有出息”。我还依稀记得,之所以能进校读书,完全是母亲在父亲面前无数次磨嘴,不能延误孩子读书。母亲为何偏爱我呢?我想,可能与我是唯一没长癞痢,而且长相满意的缘故吧。
我的童年时代,苦难不堪,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中。那年月,缺吃少穿,忍饥挨饿,是普遍现象。这个时候的母亲,宁可自己少吃也不让我们饿着。总是让我们先吃,然后再吃剩下的锅边饭、残羹剩菜,至于毒皮、地菜、荒篙,哪点没尝过?母亲的衣服呢?总是补了又补,从不愿轻易给自己新添。至于肉食,更不敢奢望。记得母亲用鼠笼关了个大松鼠,烫去鼠毛,去掉内脏,吊锅煮熟,让我独食一餐,可我竟然没给母亲留下半点。怎么没想到还饿着的母亲呢?
两个妹妹患脑膜炎,七天相继夭折,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很小的我也受感染,竟也哭的眼睛都肿了。
生命如水,在母亲身上一点一点地干枯下去,又在我们身上一点一点地充盈起来;生命如光,在母亲身上一点一点黯淡下去,又在我们身上一点一点地明亮起来。并没有因为我们稍稍长大,给母亲带来快乐,反而因我们进一步拖累,使得母亲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在添加才刚半岁的弟弟以后,她倒下去了。
母亲患肺结核,从此卧床不起。也就是从这时起,平静快乐的生活被彻底打碎。炎热的天气,衣服无人洗,臭哄哄的,别人见了躲远远的。母亲躺在床上吩咐老大,可他洗过一回便不愿再洗,想方设法逃避。于是吩咐我,那么大衣服我拿也拿不动怎么洗?自作聪明用脚踩,以为洗干净了,甚至幻想会受母亲赞扬。收回来母亲一看,不断没洗干净,还夹杂不少泥沙。她伤心地哭了,哭得我莫名其妙。饭没人做,只好将就着生的生熟的熟。至于喂的猪,更无人照管,瘦得皮包骨头。到冬天,没衣服御寒,冻得条条颤不说,因没柴烧,饭也没得吃的。那个凄惨悲凉回想起来仍不免心悸。
在那个无医无药可治的年代,营养跟不上,特别是父亲不尽夫职,病情一天天加重,就在39岁的最佳年华抛下一群儿女,不情愿地离开了朝夕相处破败不堪的家。没有母亲的日子怎么过?母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留下三大缸筛好的大米,每坛大概不少于200斤,我们就凭着这些度过了一段最艰难最困苦的日子。每想到这些,思念的泪水模糊了双眼,感叹母亲的人生竟是这般悲凉、凄惨。
父亲抛家不顾,母亲走后,景况一天不如一天。我由私塾转到了远在金家墩公立小学。因为无钱缴学费,偷母亲留下的纺线坨拿去变卖。线坨卖光,又偷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吃饭更是个突出问题,常常一日两餐,甚至一餐。至于衣服,夏天洗了穿了又洗,一身衣服穿到秋;冬天可就更惨。没有衣服御寒,更没有鞋穿,脚趾脚背冻肿了,脚蹲冻冽了,血水直流,只好滴上苟儿剌油封住,再将破烂布缠在脚上,然后套上草鞋……。尽管穷困潦倒到这般天地,日子过得如此艰难,我记住了母亲曾经说过的“最有用的孩子”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鼓励着我,鞭策着我一直走来。
苦出来的才是生活,熬出来的才是日子,逼出来的才是人生!我更加刻苦读书,进入县重点中学;文化大革命,不得不中止学业;参军,入党;进厂,提干;调轻纺工业局,完成全县首部行业志《轻纺工业志》编修,受全省通报表彰;以后又调入县政府机关,特别是担任外办主任的一二十年间,我作为县政府组阁成员,自觉干出了足以让母亲满意的成绩,引进资金、创办企业,首开旅游先河,得不到领导支持,最后仍将旅游业开辟成支柱性行业。
母亲,我要告诉您,您的第二个孙子在武汉扎下深根,且是IT企业技术骨干。在热心小妹帮助下,在百步亭花园购得房产。如今我已退休,您儿媳也已从工商局退了下来。从此长住武汉,一家人聚一起,过着颐养天年的快乐生活。
母亲,您知道吗?为了永生不忘您,十多年前便开始探望外婆家。母亲,在您长年安歇的地方,墓碑更换,垒起平台,完全可做各种活动。
母亲,过不了几天就是您91周年诞辰纪念日,同时又是您离世52周年日子,就在母亲节的今天,我特意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愿您在天国的路一直走好。母亲,对于您的养育之恩,我不曾有过片刻的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