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饼茶,又称圆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形,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此得名“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何时在云南出现日前尚未找到翔实资料,依据《普洱府仓》的相关记载可知,清雍正年间思茅、普洱、六大茶山一带已经有七子饼茶的加工。《大清会典》记载,乾隆年间云南商贩购茶七圆为一筒,每筒重四十九两(老秤),每筒征税银一分,每张“茶引”可买三十二筒茶(合老秤约一百斤),收税银三钱两分。七子饼茶是古六大茶山的传统茶品,1949年以前茶山人称为包圆茶或七子圆。
七子饼茶(圆茶)原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系宋代“龙凤团茶”演变而成。早期以易武(今西双版纳州东南)等六大茶山为最多。现主要由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昆明、大理等地生产,保山市、德宏市等地也有压制。过去少数民族地区多作为嫁娶用的彩礼和逢年过节赠送亲友之物,含有喜庆团圆的意思。旅居东南亚一带的侨胞,也盛行这种习俗。
七子饼茶或圆茶均是以晒青毛茶和普洱散茶为原料进行压制的呈圆饼形的紧压茶。有普洱生饼茶和普洱熟饼茶之分,以晒青毛茶直接压制而成,需贮存一段时间才能饮用的称生饼茶;选用3~8级滇青毛茶(晒青)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制成普洱散茶后,再压制成的称熟饼茶。生饼和熟饼的压制工序为称茶、蒸茶、冲压成型、干燥、包装等。
称茶:在付制前,茶坯有时要先洒水回潮,使茶叶含水量达到15%~18%。按饼茶每饼净重0.125千克、圆茶(七子饼茶)每饼净重0.375千克,根据含水量准确加以称重。原料分底茶与盖茶,按比例分别称出后待蒸。
蒸茶:将原料在蒸汽中蒸5秒钟左右,使叶子受热吸水变软,含水量达到18%~19%。
压饼:蒸后的茶叶放在相应的模具中,先放底茶后放盖茶。铺匀后,冲压至紧。
定型脱模:冲压后稍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定型,时间约30分钟,然后脱模。
干燥:饼茶与圆茶的干燥过去均采用自然风干的方法,茶饼码放在晾干的架子上,风干时间约为5~8天,多则10多天。现在改为烘房干燥,室温45℃左右,经20小时左右即可达到干燥的程度。
包装:饼茶的包装规格依据其一般的单位重量为:每片重0.125千克,4饼装为一筒,用商标纸包装,75筒装为一件,装在篾篮中,捆扎,每件净重为37.5千克。
圆茶的包装规格依据其一般的单位重量为:圆茶每片重0.357千克,使用笋壳或牛皮纸包装,7饼装为一筒,因此称“七子饼茶”;12筒装为一件,用胶合板箱包装,每件净重为30千克。
七子饼茶(圆茶),从1957年起由勐海茶厂规模化生产,规格为:每块饼净重357克,直径20厘米,中心厚2.5厘米,边厚1.3厘米,七饼为1柱,每柱2.5千克,每件12柱共30千克。这种圆饼茶比小饼茶要大,因此亦称为“大圆饼茶”。
七子饼茶(圆茶)外形圆整,松紧适度,撒面均匀显毫;普洱生圆茶色泽黄绿,清香甘醇,普洱熟圆茶色泽黑褐油润,有特殊的陈香味,浓醇可口;具有清凉解渴、帮助消化、消除疲劳、提神醒酒之功效。
七子饼茶是云南的传统商品,除热销广东、四川、重庆、西藏、北京、上海等省市区外,历史上行销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现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销量也大幅增加。
饼茶,也是一种圆饼形的蒸压普洱茶,因其大小规格比七子饼圆茶小,所以又被称为“小饼茶”。该茶创制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过去主要产于云南省下关茶厂,现云南各茶区均有生产。
该茶亦分为普洱生饼茶和普洱熟饼茶两种规格,其中普洱熟饼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5~10级毛茶为原料,经筛分、风选、检剔、拼配、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蒸压成型而制成。饼茶规格一般为直径11.6厘米,边厚1.3厘米,中心厚1.6厘米。每块重125克,4块装一筒,75筒为一件,总重为37.5千克,用63×30×60厘米内衬笋叶的竹篓包装而成。
饼茶除了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以及海外市场外,主要销往居住在滇、川、藏三省(区)毗邻处的兄弟民族地区,包括金沙江和澜沧江上游两岸各县、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
当代的普洱圆饼茶,作为一种饼形的蒸压茶,因市场的需要,其大小规格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款式,分为125克小饼茶、357克七子饼茶、400克、500克、1000克、2000克及3000克以上的饼茶。主产于云南下关茶厂、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临沧凤庆茶厂以及普洱茶厂等。